医院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医院动态医院新闻详细

同一种“炸弹”,不同的“拆除”方法 南溪山医院成功为两名高龄腹主动脉瘤的患者实施手术

发布时间:2024-02-08 11:43 本文来源: 宣传科

 

腹主动脉“瘤”不是人们印象中的癌症,而是指腹主动脉的永久性局限扩张,一般直径增加正常的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大于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虽然腹主动脉瘤不是肿瘤这类癌症,但它有时候的直接危害比癌症更可怕,因为大多数患者平时没有明确症状,但如果出现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可能出现剧烈的腹痛、低血压、大出血,病情及其凶险,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的死亡,死亡率高达80-90%,它就像一个埋在肚子里的“炸弹”,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

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就收治了两名高龄腹主动脉瘤的患者,老蒋与老何。两人皆是因为“腹胀、腹痛”入院。完善夹层动脉瘤CTA检查,发现两人的腹主动脉扩张十分严重,扩张最严重的血管直径都在8厘米以上,随时都有破裂的风险,病情十分危重。南溪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潘禹辰在仔细查看过患者CTA后,发现两名患者的腹主动脉瘤不仅直径已严重扩张,上下累计范围也很广,向上已经十分接近右肾动脉,向下已经累及双侧髂动脉,且因为动脉瘤的挤压,整个腹主动脉走行十分扭曲,治疗难度巨大。

(图片1:术中胃肠外科秦诚主任协助手术)

(图片2术中显露巨大动脉瘤)

(图片3人工血管替代腹主动脉)

(图片4老蒋微创术前术后腹主动脉CT三维重建对比)

(图片5老蒋出院前与心脏大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合影)

(图片6老何开腹术前术后腹主动脉CT三维重建对比)

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案为腹主动脉瘤微创腔内修复手术(EVAR)。准确的把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输送到腹主动脉瘤所在部位,利用释放的覆膜支架实现对腹主动脉瘤腔的完全腔内隔绝。但是两位患者的动脉瘤过于巨大,血管近端锚定区过于迂曲,行微创手术治疗的难度极大,很有可能出现闭塞右肾动脉、术中血管撕裂的风险。心脏大血管外科的主任们在充分评估患者CTA及身体情况后,给两个患者制定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手术方案。

70岁的老何,身体尚且硬朗,腹主动脉瘤更大,瘤体离右肾动脉更近,微创治疗风险更高,所以选择传统开腹手术,开腹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用人工血管替代病变的腹主动脉,手术创伤相对较大。

89岁高龄的老蒋(实际已90岁高龄),体质较弱,不能耐受创伤较大的开腹手术,所以选择腹主动脉瘤微创腔内修复手术,但是手术风险依旧存在,对手术医生的要求更高。

2024年1月8日,先是老蒋上“战场”,术前讨论了各种应对预案,在麻醉科、介入治疗科的紧密配合下,经过6小时的奋战,心脏大血管外科唐开维副主任医师团队在极端扭曲的瘤颈锚定区,精确的将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输送到预定部位,没有损伤血管,没有内漏,完整的保留老蒋肾动脉的血运。双侧腹股沟切口均不超过3厘米,术后第二天老蒋便能下床活动。

1月9日,轮到老何了,在麻醉科手术室、胃肠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医师的协作下,经历6个半小时,成功开服手术用人工血管置换了老何病变的腹主动脉及两侧髂动脉。2天,2个6小时,用不同的方式,“拆除了”两个“定时炸弹”。

术后,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康复都很顺利,由于老蒋是微创手术,即便已是89岁高龄,也是恢复得虎虎生风,术后一周在复查CTA良好后便已出院休养。

而老何呢,也是在心脏大血管外科、胃肠外科、康复医学科、营养科的术后多学科综合治疗下,身体康复顺利,复查CTA良好,也准备近期出院。

临近年关,面对如此可怕的疾病,南溪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在这里建议大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严格控制血压,积极治疗血脂异常,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定期体检。建议65岁以上男性,有家族史的患者每年做腹部大血管彩超检查。腹主动脉瘤的早期发现,适时干预是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对于腹主动脉瘤这一“沉默的杀手”,南溪山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既能微创介入也能开腹手术治疗,技术全面, 能够根据患者病情处理各种类型的腹主动脉瘤!!

(通讯员:刘戈轩永波

扫一扫 看病更方便

同一种“炸弹”,不同的“拆除”方法 南溪山医院成功为两名高龄腹主动脉瘤的患者实施手术